<p id="laxgi"></p><p id="laxgi"></p>

  • 急診科電話

    0473—6903801

    健康講堂
    健康科普丨中醫藥防疫科普小知識
    發布日期:2023-01-17 13:59:00

     

    (一)起居、飲食調攝預防
     

    1. 在做好隔離防護措施的基礎上,應早睡早起,保持充足的、良好的睡眠;氣溫晝夜溫差較大,注意加減衣被;避免長期熬夜,避免過度喜怒。夜間應添衣加被,避免感冒。

    2. 飲食宜清淡,切勿暴飲暴食,增加胃腸負擔。

    3. 居家時應適度運動,以輕柔舒緩的運動為主,比如我國傳統健身方法八段錦、太極拳等或瑜伽、普拉提等伸展運動為宜,不要激烈運動,避免噪音擾鄰,也不宜久坐久臥。

     
    (二)艾灸預防——艾灸扶陽強免疫 驅寒避瘟散邪氣
     

    《扁鵲心書》中說:“保命之法,灼艾第一。”;《醫學入門》中也記載:

    “藥之不及,針之不到,必須灸之”。通過艾條或艾柱燃燒時所產生的艾熱,可刺激人體特定部位或機體穴位,激發經氣活動,從而調整人體的生理生化功能,達到增強機體免疫,起到防病治病的功效。

    適當的使用艾灸,不但有助于溫陽散寒、化濕通絡,同樣也有助于提高機體免疫,對避瘟疫、散邪氣也是大有裨益。

    艾灸推薦選穴:氣海、關元、雙側足三里、雙側魚際。

    氣海:位于下腹部,前正中線上,當臍中下 1.5 寸;

    關元:位于下腹部,前正中線上,當臍中下 3 寸;

    足三里:在小腿外側,犢鼻下 3 寸,犢鼻與解溪連線上;

    魚際:位于手外側,第 1 掌骨橈側中點赤白肉際處。

     
    (三)鍛煉預防——居家常練八段錦 調理脾胃消百病
     

    八段錦是我國傳統醫學中導引按蹺中的精華與瑰寶。八段錦的練習具有不受場地限制,其動作柔和緩慢、圓活連貫、松緊結合、動靜相兼,老少皆宜,瘦者強壯,胖者減脂的優點。建議每日早晚各 1 次,按照個人體質狀況以能承受為宜。居家推薦可重點練習第三式(調理脾胃須單舉)、第八式(背后七顛百病消)。

    八段錦中的第三式“調理脾胃須單舉”,這一動作的要點主要是通過雙手交替上舉下按,一緊一松的上下拔伸,牽拉腹腔及足太陰脾經與足陽明胃經,使兩側肌肉與肝膽脾胃等臟器受到協調性的牽引,從而促進脾的升清功能與胃的降濁功能,增強胃腸蠕動,促進消化吸收能力。

    八段錦中的第八式“背后七顛百病消”,該勢動作要領主要為提踵顛足,提足時吸氣,可配合雙臂上舉。落足時呼氣,可配合雙臂下落。使全身隨之震蕩,內可按摩五臟六腑,外可舒緩周身筋骨。同時可通過腳跟有節律地彈性運動,使脊柱及各關節韌帶得到鍛煉,亦有利于增強脊髓液的循環及脊髓神經功能,從而使全身神經的調節作用得以加強。顛足時需注意不宜用力過猛,避免造成脊柱損傷。

     
    (四)呼吸法預防——呼吸“六字訣” 呬音補肺氣
     

    六字訣是一種吐納法。它是通過鼻腔吸氣,縮唇配合“噓、呵、呼、呬、吹、嘻”六個字的發音慢慢呼氣。配合腹式呼吸,每日練習約 15 分鐘。練習六字訣可通過“噓、呵、呼、呬、吹、嘻”六個字發音的口型、唇齒、喉舌用力的不同,從而牽動不同的臟腑經絡氣血的運行。噓(xū)字平肝氣;呵(hē)字補心氣;呼(hū)字培脾氣;呬(sī)字補肺氣;吹(chī)字補腎氣;嘻(xī)字理三焦。第四版方案中推薦以練習“呬”字訣為主。“呬”字對應肺,常練習此功, 有助于補肺氣,對肺病咳嗽等癥具有一定效果。

     
    (五)音律預防——音樂悅心耳 舒身緩壓力
     

    好的音樂,不僅悅耳,更能悅心。我國早在兩千年前的《黃帝內經》就已經提出了五音療疾的思路,其中五臟相音理論便是把五臟與五音相聯系,中國傳統五聲音調“角、徵、宮、商、羽”對應著中醫五臟中的”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”。有研究表明,音樂的振動與人體心率、呼吸、脈搏相一致時,就會產生生理共振與心理共鳴,輕緩舒柔、古典浪漫類的音樂可以使人體心率降低,減緩壓力、舒身悅心。

    音樂可以達到鎮靜、安神的功效,可緩解負性情緒,并可增強機體免疫力,改善健康狀況。

    ① 針對心情煩躁、失眠易怒明顯者推薦曲目:《春江花月夜》《梅花三弄》《江南絲竹樂》《花好月圓》等樂曲。

    ② 針對悲傷、憂郁、嗜睡、乏力等情緒低落明顯者推薦:《陽春白雪》《高山流水》《陽光三疊》《秋湖月夜》等樂曲。

    ③ 針對精神緊張、擔憂、恐懼情緒明顯者推薦:《月夜》《降 E大調小夜曲》《圣母頌》《紫竹調》《塞上曲》《梁山伯與祝英臺》等樂曲。

     
    (六)穴位預防——揉按耳穴十指操 疏經通絡身體好
     

    ① 耳部按摩:

    中醫理論認為,腎開竅于耳,耳部不但有著全身各部位的反射區,也是宗脈所聚積之處,保持長期搓揉耳部,通過揉按刺激耳部穴位經絡,不但能起到補腎氣、活氣血、疏經絡、強免疫,還具有對全身按摩的功效。

    摩全耳:可將雙手掌按摩發熱后,向后按摩耳正面,再向前反折按摩背面,可反復按摩 5-6 次;推耳后:用兩手中指指面,分別置于兩耳后,沿翳風、耳殼后、顱息上下來回各推擦 20-30 次,使之發熱發燙。

    每日晨起按摩(提拉耳尖-按揉耳廓-下拉耳垂-按壓耳屏)20 分鐘,用力適中,以局部酸、脹、痛、麻為度,達到清腦明目、清心安神、疏經通絡的作用。

    ② 十指操:

    指尖是神經聚集之處。中醫“十二井穴”分布在十指指甲旁,按壓十個手指甲兩旁的肌肉,也可以疏經通絡、調整臟腑功能,從而達到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。

     

    總值班電話:0473—6987808(下班時間) 急診科電話:0473—6987120
    預約掛號:0473—6987813(08:00—12:00 15:00—18:00); 0473—6902655(08:00—12:00 15:00—18:00)
    技術支持:超凡網絡科技

    版權所有:烏海市蒙中醫院
    地址:烏海市海勃灣區濱河新區四合木街 蒙ICP備20002166號
    醫院服務號
    醫院訂閱號
    《院歌》
    播放
    暫停
    GV 无码 高潮 在线

    <p id="laxgi"></p><p id="laxgi"></p>